内容分类
相关链接 
背景:
党建思政

【学党史,正青春】——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领学党史讲读活动(第十一期)


[日期:2021-05-18]

百年只是序章,未来必将可期

图书封面:

读者介绍:

    赵晓冉,女,2000年8月生,预备党员,现任金沙集团1862cc成色2018级汉二班团支书,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干部奖学金。

讲读内容:《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》

    毛泽东恰“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”之时,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。从中共“二大”至“六大”,蔡和森都是中央委员,他的家庭也成为党内突出的革命之家。他同妻子向警予、妹妹蔡畅、妹夫李富春等人都作为党的第一代开拓者,用热血和青春在史册上写下了姓名。

    蔡和森,字润寰,曾用名蔡林彬,189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。幼时读私塾,13岁时因家中困难到堂兄开的店中当学徒,未受照顾而长期遭欺压,从而萌发了反抗意识。16岁时他才入初等小学读书,因年龄大被周围嘲笑称为“太学生”。经他刻苦攻读,一个学期后便跳级进入高小。1913年,蔡和森来到长沙,考入铁路专门学校,后转入第一师范学校。在校内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,以才学出众著称。

    湖南学界名流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、弟子满三湘的杨昌济教授认为,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、蔡和森二人,并说过“二子海内人才,前途远大。君不言救国则已,救国必先重二子。”

    在一师学习时,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《新青年》,蔡和森树立了革命志向。1918年,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,会内同仁当时评价说:“林彬是思想家,润之是实践家。”1918年,蔡和森来到北京,组织留法勤工俭学,结识了李大钊并得到很多教益。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后,于1919年末赴法国。在那里,蔡和森接受了科学共产主义,并向国内朋友写信提出要组织共产党。毛泽东接信后表示:“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,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。”

    1921 年年底,蔡和森回国,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,并于1922年中共“二大”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,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《向导》。1925年,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。1927年回国,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常委。

   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,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,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,土地革命开始后,蔡和森长期在上海和莫斯科两地工作,因反对过“左”的政策,于1928年被撤销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宣传部长之职。1931年年初,他从苏联回国提出想去江西苏区,但中央派他去恢复刚被破坏的广东省委。因广州已难立足,他在香港联络同志开展工作。

    1931年6月间,原先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叛徒顾顺章带特务到香港,抓捕了蔡和森,并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。在广州狱中,蔡和森受尽酷刑,坚贞不屈,最后,他的四肢被钉在墙上,敌人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。他牺牲的日期已不知晓,殉难的惨烈也是很久后才打探出来的。

    近代湖南,地灵人杰。20世纪初,“中国如为德意志,湖南便是普鲁士”的豪言,在黄兴、蔡锷等三湘志士中流行。在橘子洲头、岳麓山下出现了毛泽东、蔡和森等一代英才,也正是激荡神州的救国热情和湘境特有的人文环境所促成。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湘人,在国内诸省中以讲求务实和尚武著称。湘军起自民间,能挽救清廷,虽被反满的革命者诟病,却毕竟激起湖南人士的自豪感和勇悍精神。给毛泽东、蔡和森以最大影响的导师杨昌济,就极其推崇曾国藩的“经世治用”之道。戊戌变法中,湖南也是最激进之省,辛亥革命中又是武昌起义后的主要后援地,所出新书居全国之冠。

    在此环境下成长的蔡和森等一代学子,虽身无分文,却有胸怀天下之志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”。他们由崇拜康有为,进而跟随孙中山,又曾信奉过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的“新村主义”,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。蔡和森及其家人的求学和思想探索过程,恰恰是追求革命思想以救国救民的典范。

    在新民学会成员中,蔡和森最早走出湖南来到北京,又首创留学法国并带头成行。前往外国却为救中国,精神探索却为解物质困境,正是那一代”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”的青年革命者的理想风貌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蔡和森这一代人的精神应为后人所效法。